元宇宙一词诞生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《雪崩》,小说描绘了一个庞大的虚拟现实世界,在这里,人们用数字化身来控制,并相互竞争以提高自己的地位,到现在看来,描述的还是超前的未来世界。关于“元宇宙”,比较认可的思想源头是美国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弗诺·文奇教授,在其1981年出版的小说《真名实姓》中,创造性地构思了一个通过脑机接口进入并获得感官体验的虚拟世界。
1、黑客帝国
《黑客帝国》系列,在科幻电影史上,必然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未来,人类由名为“Matrix(矩阵)”的人工智能系统控制和“圈养”,生活在逼真的虚拟世界中而不自知。而极少数现实中觉醒的人组成了反抗组织,在首领墨菲斯带领下,在矩阵中找到了传说中的“救世主”(网络黑客Neo),共同走上了与矩阵对抗斗争的道路。该片由沃卓斯基兄弟执导,由华纳兄弟公司发行,由基努·里维斯等主演,目前已上映三部:《黑客帝国》(1999年3月31日)、《黑客帝国2:重装上阵》(2003年5月15日)、《黑客帝国3:矩阵革命》(2003年11月5日)。《黑客帝国4:矩阵重生》,定于2021年12月22日在北美上映。
作为一部经典烧脑的科幻电影,影片中有许多的细节值得玩味,各种分析文章也见仁见智,感兴趣可以再去仔细研究。
令人难以想象的是,22年前上映的《黑客帝国》,即使放在“元宇宙元年”的今天看,也是非常超前和典型的元宇宙场景,涵盖了今天所讨论的元宇宙的许多重要元素:
沉浸式如真实一般的数字化虚拟世界;人类自认为生活在真实世界,但却是生活在“高等文明”创造的“元宇宙”中;通过脑机接口的方式切换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;人工智能最终控制人类,把人类“圈养”在虚拟世界中。
除了虚拟世界,电影也反映出了当代许多大神(如霍金、马斯克等)所担忧的人工智能发展失控带来的灾难性风险。
总之,这部22年前的电影,不仅是视听盛宴,还足够引起你对人类存在与技术发展的反思。
2、上载新生
说到元宇宙,如果要论虚实结合,美剧《上载新生》中的湖景才是样板,那是一个和现实世界完全平行而且交融的虚拟世界。
《上载新生》是一部科幻喜剧片。讲的是人类科技发展到某一天,当生命终结的时候,可以选择将自己的灵魂上传到天堂。主人公内森是一个游戏软件工程师,因为自动驾驶汽车突发故障撞上一辆货车,生命垂危之际,被女朋友英格丽催促着糊里糊涂地签了字,被上载到了湖景天堂。内森从一开始不适应,想自杀,后来在天使诺拉的帮助下慢慢适应,在那里认识了几个小伙伴,而且日久生情爱上了天使诺拉。
天堂其实是科技公司开发的一个虚拟世界,他们用技术将人的大脑数据化,输入到虚拟世界,生成有记忆、有情感的数字人。他们在虚拟世界里继续生活,而且可以和现实世界的亲人朋友随时见面互动,有如他们还活着,不过身处不同的地方。
上载新生很有想象力,也很搞笑,虽然只是虚构的故事,但它用一种夸张的手法呈现和诠释了虚拟世界是怎么运转的,虚拟和现实是怎么结合,给未来的元宇宙提供了很多想象空间。
如果说元宇宙是跟现实世界平行的一个世界,是现实世界的映射,湖景简直就是元宇宙的典范。
湖景里湖光山色非常优美,上载的人们住在豪华的度假村酒店。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生前喜欢的样子作为在湖景中的形象,比如一个100多岁的老太太选择了五十年前的照片,她看上去复古优雅,但脸无血色,因为那是一张黑白照片。
内森认识了退伍军人卢克,他在打仗时失去了双腿,但上载到湖景后,他又有了健美的长腿,每天蠢蠢欲动想泡妞。内森发现,原来湖景也有湖景的好处,慢慢地安心呆下来。
很多人质疑:元宇宙将现实世界复制到虚拟世界,有什么价值?我为什么要去一个跟现实世界一样的虚拟世界?卢克的双腿就是一个很好的答案。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,总会有人因身体残缺等障碍羞于见人,而用虚拟形象在虚拟空间社交,帮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未来的元宇宙是什么样子?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准备来迎接那个时代?湖景天堂也许永远也不可能完全实现,但它已经给我们提出了很多警示。
3、盗梦空间
严格来说,《盗梦空间》并不是一个典型的元宇宙电影,但如果我们把“梦境”等同于“虚拟世界”,或者拓展一下对“元宇宙”的理解,那么《盗梦空间》完全有异曲同工之妙,且极为经典。
这部2010年7月16日上映的科幻电影,由诺兰大神执导,莱昂纳多等主演,讲述了由顶级造梦师带领的“特工”团队,进入他人梦境,不仅可以从潜意识中盗取机密,甚至可以通过在梦境中植入思想和信息,改造他人现实中的思想和行为。
这同样是一部被公认为非常烧脑的电影。电影呈现了“庄周梦蝶”式的场景,梦境中的当事人甚至无法分清现实和梦境(给出了一个转动陀螺的分辨方式,留下了开放式结局),且存在多重梦境(在梦境中做梦)的设定。
电影中呈现了四重梦境(烧脑点,不同人有不同理解),就像俄罗斯套娃,但理论上多重梦境可以无限嵌套。我在《元宇宙哲学》一文中也提到多重元宇宙,在元宇宙中创造出元宇宙,以至无限。再拓展开来,这也不失为对“平行宇宙”、“多重宇宙”、“人造宇宙”的一种理解方式。
4、头号玩家
当下谈元宇宙,几乎必谈《头号玩家》,许多人通过这部电影来形象的类比和解释元宇宙。
《头号玩家》由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,讲述了2045年,现实世界混乱崩溃,人们通过VR设备,沉迷于天才哈利迪打造了虚拟游戏宇宙:“绿洲”。哈利迪弥留之际,将巨额财产和“绿洲”的所有权留给第一个闯过三道谜题,找出游戏中藏匿彩蛋的人,主人公及其伙伴们由此便展开虚拟世界的冒险竞技之旅,成为实现梦想的超级英雄。
与《黑客帝国》和《盗梦空间》相比,《头号玩家》谈不上烧脑,但却很直观的呈现了通过VR眼镜等设备,人类可以暂时脱离不如意的现实世界,进入天马行空的虚拟世界场景,并成为超级英雄。
而电影中展现的场景,对当下AR/VR及游戏技术来说,似乎并非遥不可及。
5、异次元骇客
十三,一个听起来就有些阴冷的数字。在一座大厦的第十三层,科学家道格拉斯•霍尔(克雷戈•比克饰)和汉农•富勒(阿明•缪勒-斯塔尔饰)用电脑模拟出一个逼真的1937年的洛杉矶,他们可以通过电脑进入这个虚拟世界,真实地体验1937年的生活与自己。然而一个夜里,富勒被人杀死,种种线索都表明似乎是霍尔所为。可霍尔却对当天夜里的事情全无记忆。这时一个自称是富勒女儿的女人又神秘出现,可霍尔从未听富勒说过自己有女儿……为了找到凶手明晓真相,霍尔循着富勒留下的线索来到虚拟世界中,他离真相越来越近了……近到窒息……
深度解析:
电影开场援引了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尔的一句名言:“我思故我在。”
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哲学观点,其核心思想在于“怀疑”与“存在”。简单来说就是:我们可以怀疑身边的一切,却无法怀疑那个正在对身边一切怀疑着的“我”的存在;换句话说,我们不能怀疑“我们的怀疑”,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肯定我们的“怀疑”。
这个命题长期被当做极端唯心主义而遭到批判,是非对错我们不加评论,只说它在这部电影里的意义。
6、失控玩家
盖伊是一个开放世界游戏“自由城”中的NPC(非玩家角色),他的工作是银行职员,每天在游戏中重复做着相同的事。直到某天他遇到一个迷人的女玩家,盖伊的心中似乎有某种意识在觉醒,从此盖伊拒绝再当NPC,并逐渐成为“自由城”中的英雄人物,带领一众NPC们奋起反抗......
此外,还有一些电影体现了AR/VR、附身、虚拟世界、平行世界、多重宇宙、预见未来等元素,例如《移魂都市》、《源代码》、《楚门的世界》、《钢铁侠》、《阿凡达》等,是不是都不能算是典型的“元宇宙”概念电影,值得商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