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推出了自己的数字馆藏。博物馆里的千年珍宝,不再只是藏在箱子里的“老古董”,更成为年轻人追求的语言符号和新潮社会符号。博物馆数字藏品元宇宙成为年轻人追求的新风尚,当展品化身数字藏品盲盒,激发年轻用户的购买与收藏兴趣。新石器时代彩绘金属丝和水波纹的陶瓷花瓶,唐代三彩凤花瓶“见证”了武帝的盛世发展,球形珐琅香薰带来了洋气的气息。檀香,别具一格虎形玉... 日前,吴文化博物馆联合“无介元宇宙”,甄选出8件具有江南特色的馆藏文物。 通过年轻艺术家的再想象和再创造,他们以数字收藏盲盒的身份进入了宇宙宇宙世界。
推“又见江南”数字盲盒
运用数字技术,能以“今”入“古”,让流转千年的古风古意联通历史和当下。
吴文化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座全面展示吴地江南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,此次推出的这套“又见江南”数字盲盒,也是全国首套江南主题博物馆数字藏品盲盒。其中,数字作品《四时景》的灵感源于枫桥狮子山一号墓出土的西晋青瓷球形香薰。《四时景》画面元素选择四个时景为主要元素:春—玉兰花、夏—栀子花、秋—桂花、冬—佛手,分别对应四个季节,也是苏州地区这些季节最突出的香花夏果。画面采用清新的绿色为主,表现吴地人民的生活情趣。
数字作品《小轩窗》画面元素选择宋代仕女作为主要元素,穿插花卉、丝带、漏窗等元素,描绘了宋代女性对美的追求。影青瓷在宋代被民间普遍使用,《小轩窗》创作灵感源于斜塘琼姬墩南宋景定三年墓出土的南宋影青粉盒。
通过当代艺术家的再创作,虎形玉饰、青瓷球形香薰和三彩凤首执壶等8件极具江南特色的国宝文物被赋予全新的展示面貌。“又见江南”数字盲盒系列的每一个数字藏品盲盒售价为29.9元,用户购买后享有线上线下和元宇宙领域的个人使用权(非商业用途)。
吴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曾路透露,盲盒还未正式推出,就已经售卖出几千个。“数字化技术让博物馆的文化信息传播更广泛,更可触及;也让江南文化可看,可听,可读,可赏。”
数字藏品成新风潮
不止吴文化博物馆,数字藏品被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所青睐。
今年4月,在北京版权认证中心的保障下,疯狂体育与圆明畅和文化进军数字藏品领域,并上线“乾坤数藏”数字藏品平台。“乾坤数藏”平台于4月14日首发圆明园主题系列数字藏品——“圆明园海晏堂铜版画”,并同步开启预约“圆明园十二生肖瑞兽(人身兽首)铜像”数字藏品。借助先进的区块链技术,圆明园十二生肖人身瑞兽铜像实现数字化“重聚”。
事实上,今年3月起,十二兽首的虚拟图已经陆续在拍卖中亮相。来自阿里拍卖官网的信息显示,圆明园十二兽首区块链版权限量作品最早于3月25日发售,首款拍卖作品为龙首铜像。每款兽首作品库存限量10000份,其中9882份直购价为29.9元,90天后版权可二次转让,仅有1份为增价拍卖。
今年5月的国际博物馆日,敦煌研究院、卢浮宫博物馆等国内外十大博物馆首次推出20款文物的文创数字藏品,覆盖敦煌拾遗、资治通鉴、卢浮宫胜利女神像等世界著名文物。
包括湖南省博物馆、河南省博物院在内的28个国家一级博物馆也联合鲸探平台,挑选33件国宝级文物,并依托数字技术进行了艺术再创作。“传统文化需要有当代表达。没有当代表达,它只能叫文化资源,有了新产品模式,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IP(知识产权)。”湖南省博物馆段晓明表示。此前,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和蚂蚁链联合推出了四款数字藏品,每款8888份。其中龙纹的三维藏品,上线28秒就售罄。
探索博物馆IP商业化
数字藏品不仅让博物馆里的宝贝们走出“深闺”,而且还是盘活、变现博物馆IP的一个有效途径。
博物馆数字藏品的热度,和目前火遍全球的数字藏品热有着密切的关联。去年,艺术家Beeple的一幅“NFT”数字藏品在佳士得拍出6934万美元的天价。
今年年初,周杰伦旗下品牌PHANTACi与区块链娱乐平台Ezek联合推出数字藏品《Phanta Bear》系列,在很短的时间内销售一空。今年4月1日,周杰伦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自己收藏的数字藏品“无聊猿”被盗。此后,这张编号为#3738的藏品在境外被高价出售。
国画大师齐白石的群虾图也在上海进行了数字藏品的拍卖,最终以30万元成交。冬奥会期间,国际奥委会官方授权的冰墩墩数字盲盒,发售标价是99美元,